日前,交通運輸部印發《公路“十四五”發展規劃》,內容包括推動路網感知預警技術升級。逐步構建全覆蓋全天候全要素路網運行感知體系,加強對交通流量、氣象環境、突發事件、違法超限等信息的自動感知和主動預警。
日前,交通運輸部印發《公路“十四五”發展規劃》,明確十四五期間:我國將新改建高速2.5萬公里,其中新建2萬公里,擴容改造5000公里。東部地區以繁忙通道擴容改造為主;中部地區在加快打通剩余待貫通路段的同時,兼顧重點通道能力提升;西部地區以剩余待貫通路段建設為主。我國將建設改造普通國道5萬公里,建設改造普通省道4.5萬公里,農村公路60萬公里。

在公路智能化方面,《規劃》中與之相關的內容:
1.建設科技創新發展體系。
推動基礎理論和前沿關鍵技術研發。瞄準新一代信息技術、人工智能等科技前沿,加強對可能引發公路交通產業變革的前瞻性、戰略性、顛覆性技術研究。突破高速公路智慧化、運營管控智能化、運輸組織自主化、仿真測試智能化、身份認證和數據保護智能化等技術,促進道路交通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和先導應用示范,支持開展自動駕駛載貨運輸服務,穩步推動自動駕駛客運出行服務。圍繞沿江沿海、出疆入藏、南北疆跨天山骨干通道等國家重大戰略通道建設,開展設施建設關鍵技術研究;強化基礎設施維修和養護、安全預警監測與應急、基礎設施延壽等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,提高基礎設施耐久性和可靠度,降低全壽命周期成本。推進基礎設施長期性能科學觀測網建設,開展基礎設施設計建造基礎理論研究。
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。加快國家級科研平臺建設,布局智能交通綜合實驗與測試平臺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,支撐車路協同、空間技術應用等方面的科研開展與成果轉化。完善行業科研平臺體系,加強公路長期性能、重大工程安全、自然災害防治等科學觀測研究基地建設。推動公路工程科學技術數據中心建設,開展覆蓋全行業的科技資源惠及、共享與應用。加強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和交通高端智庫建設,積極培養國際化復合型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。
2.推動數字化、智能化升級。
建設智慧公路。推動建筑信息模型、路網感知網絡與公路基礎設施同步規劃建設,加快公路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,推進公路基礎設施全要素、全周期數字化轉型發展,加強重點基礎設施關鍵信息的主動安全預警。加快推進公路網大數據建設應用,應用智能視頻分析等技術,建設監測、調度、管控、應急、服務一體的智慧路網云控平臺,積極探索"ETC十北斗"開放式自由流收費、車路協同、自動駕駛等新技術的智慧應用試點。建設智慧高速服務區。
打造數字化運輸服務網絡。推進全過程運輸服務電子化,打造跨方式、跨區域全程電子化客運服務體系,提供一站式購票、一體化服務等旅客聯運服務。打造服務全國范圍的道路客運出行聚合平臺,提升群眾出行便捷程度。大力發展"互聯網+"高效物流,創新智慧物流運營模式,推動電子運單跨方式、跨區域共享互認。
積極推進大數據支撐應用。構建統一標準、統一規范、共享兼容的路網大數據體系,實現全要素感知數據多源融合。充分對接行業內外數據資源,加快推進公路領域數據資源共享開放,研究建立促進公路領域數據資源有效流動的制度規范,推進"公路網大數據中心"建設,打造云網融合的智慧路網云控平臺,提升公路交通大數據智能應用水平,有效支撐公路網運行管理與服務工作。完善全國治超信息系統,構建全網聯防聯控、全時有效監測的治超監控網絡。持續優化完善公路交通情況調查體系,不斷提升公路交通情況觀測站自動化水平。
3.路網感知預警及運營。
推動路網感知預警技術升級。逐步構建全覆蓋全天候全要素路網運行感知體系,加強對交通流量、氣象環境、突發事件、違法超限等信息的自動感知和主動預警。
提升路網運營安全效率。全力打造全天候“公路網運行指揮調度中心”,加強運行協調調度,提升路網運行暢通水平,強化風險管控與時間處置提升應急能力。推進“數字路政”建設,提高許可執法效能,深入推進治超聯合執法常態化制度化,促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,強化科技治超、信用治超,有效遏制違法超限超載行為,強化事中事后監管,持續優化大件運輸許可服務,推進綜合值守、信息收集、風向管控、運行調度、應急指揮、許可執法等協同管理能力升級。
3.互聯網+。
促進出行服務便捷舒適。實施服務品牌提升戰略,拓展ETC應用發展,提高服務品質,深化服務區文明創建升級服務體驗,完善信息發布體系創新服務模式,推動節能減排提升服務質量,做強做優服務供給,拓寬服務內涵品質。
穩步推進“互聯網+”便捷交通發展。打造基于移動終端的“指尖出行”服務,鼓勵和規范發展共享交通、定制客運、網絡預約、互聯網租賃等。發展“互聯網+”高效物流,創新智慧物流營運模式,鼓勵和支持公共“運力池”、共同配送、云倉儲等共享模式發展。規范網絡平臺道路貨運發展,保障貨車司機等從業群體的合法權益,提升貨運物流組織化水平,促進物流降本增效。
全文如下:







